……
2020年A股指数领涨全球主要股指,一方面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以及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大增,为市场带来大量增量资金,另一方面注册制下IPO明显提速,增加了股市的供给,A股呈现了“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展望2021年,注册制和退市制度将加速推进,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到期,A股市场有望延续繁荣,主要股指将表现稳健,但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没有成长潜力的微小市值股票将面临较大的估值下修压力。
摘要
2020年A股指数领涨全球主要股指,一方面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以及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大增,为市场带来大量增量资金,另一方面注册制下IPO明显提速,增加了股市的供给,A股呈现了“供需两旺”的繁荣景象。展望2021年,注册制和退市制度将加速推进,资管新规过渡期临近到期,A股市场有望延续繁荣,主要股指将表现稳健,但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没有成长潜力的微小市值股票将面临较大的估值下修压力。
回顾2020,A股领涨全球。受益于我国率先控制住新冠疫情并重启经济,2020年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A股指数涨幅居前。但市场分化明显,虽然指数涨幅较大,但全市场个股涨幅的中位数只有2%左右,有40%以上的个股是下跌的。
中泰时钟宏观指标体系跟踪:
1)经济产出:2021年上半年大概率维持回升态势。根据中泰时钟产出维度的领先指标,产出增速明年上半年将维持回升态势,下半年可能取决于接下来的财政、信贷以及房地产调控等政策的方向和力度。
……
2020年,留在我脑海中的更多的是冬天的印记,不知为什么,对夏天的记忆很淡。

太多的戏剧性逆转发生在2020
2020年,因为疫情的缘故,我们发现其实大部分工作都可以在线上完成,而且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大大下降。我下载了各种网络会议的软件,如腾讯、ZOOM、小鹅、Weli nk、钉钉等,不过用得最多的还是腾讯会议,超过100场了。2020年,让我们意识到,在网络信息时代,很多长期形成的模式都可以改变。在线的模式可能会缺乏一点“仪式感”,也让威权显得不那么深不可测,但这不正是现代社会需要改变的吗?
……
12月18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与一周前的政治局会议的内容相比,对明年的国内外形势预判更谨慎,政策的指向更加积极明朗,任务部署更加全面和细致。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和强化科技这两大战略作为稳增长的支撑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以确保“十四五”开好局。
一、政策不会急转弯,明年稳增长有保障
会议指出,“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这是对我国今年防疫和经济工作的肯定。我国最早受到新冠疫情冲击,由于疫情防控封锁,经济活动趋于停滞,1季度GDP增速仅为-6.8%,在主要经济体中最低。但也得益于有效的防控隔离措施,疫情快速得到控制,复产复工得以迅速推进,我国经济也随之持续修复,三季度增速已经达到4.9%,在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

……
……
摘要
1、非农就业持续放缓,永久失业持续增加。美国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仅24.5万人,远不及预期,为5月复工以来最小增幅,已经连续5个月放缓。永久失业人数再度上升,比重超过五成,长期失业人数同样在上升;美国11月广义失业率仍高达12%,几乎与上月持平。
3、第三波疫情加重,货币将持续超发。美国近期依然不断加重,连续4日每日新增病例超过20万人,或与感恩季活动有关。受疫情冲击,美国经济与就业恢复将放缓,随着美国选举基本尘埃落定,财政刺激方案或很快落地,货币将继续超发。
……
据统计,年初至今,所有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达到36.8%,这也是公募基金2010年以来的最高回报率了。反观2019年,偏股型基金的中位数也达到了35%,连续两年的超高增长,究竟是大盘的贡献还是基金经理们投资水平提升的贡献,或者其他原因?本文试作分析,并探讨一下2021年的资本市场变化特征。
市场估值结构的变化带给机构投资者红利
2018年及以前,公募基金的业绩并没有特别好,有的时候跑赢沪深300指数,有的时候跑输沪深300指数。我们曾经通过组建一个绩差股组合,发现2016年之前的漫长时间里,绩差股走势远胜于大盘。A股市场是从2017年之后,估值结构发生改变,过去被炒高的绩差股组合的估值水平在不断回落。这是否意味着,崇尚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结构开始慢慢具有“优势”了?
2017年以来估值结构变化有利于机构投资者

……
摘要
分析和比较中美股市对投资决策和政策建议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中美股市的行业构成、估值水平、公司治理以及投资者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并对深层次的原因展开了讨论。
总的来说,中美股市反映了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以及经济成分的差异,不应该简单机械地对比和追求接轨,但在注册制改革、健全退市制度、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以及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等方面,A股应该学习美股的经验,加快自身的发展和成熟。
在“双循环”的背景下,疏通国内投资者与企业融资间的“内循环”是当前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而全面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是这一任务的重中之重,这需要在提升国企经营层的激励机制、更健全的法治环境、更稳定的政策预期以及提升民营企业家的长期信心和企业家精神等全方位发力。同时,按照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战略需要,按节奏提升资本市场的开放度,促进投融资的“外循环”。
一.上市公司分布反映中美经济构成的差异
1.1 金融和传统制造业在A股中占比显著高于美股
……
2020年还剩下40多天了,感觉今年是过得最快,同时又是刻骨铭心的一年。年初新冠疫情突发,令人猝不及防,转眼之间新冠疫情就在海外失控,迄今仍在蔓延,何时能了?五中全会为十四五和2035年的发展规划定调,将给未来中国经济带来哪些深刻的影响?以下是我对这些问题串联起来的粗浅思考。
五中全会提出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应该是共同富裕
五中全会内容丰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到2035年,以人均GDP衡量的目标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简言之,就是人均GDP在现在的基础上翻番,从1万美元提高到2万美元。要实现该目标,应该不算难,即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7%即可。但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从2001年到2020年,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也是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全面奔小康目标的最早提法。
……